跳转至

RoomieSync

我很早之前就有了做RoomieSync的想法,初衷是希望给学弟学妹们一个自主选择室友的机会。借着web编程的机会,我做出了第一版。当时受课程要求必须使用html+css+js三件套,只能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,UI虽然做得还算美观,但整体远未达到令我满意的程度——无论是业务逻辑还是底层架构,都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。

后来暑假参加了两场黑客松,见识了很多技术牛人,也第一次深入接触到vibe coding这种越来越主流的开发模式。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实用技巧,于是决定抛开束缚,真正开始独立开发。借助AI的强大支持,我在大一就体验了项目经理、产品经理、开发工程师、架构师等一系列角色,遗憾的是没有全程记录这段开发过程,现在回想起来,一定非常有趣。

开发进行到一半时,我逐渐意识到独立开发——或者说创业——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它需要孤注一掷的信念和强大的内驱力。于是我开始寻找共同开发的伙伴,但此时RoomieSync已完成约80%,对很多人来说,一方面接手已有项目难度较大、需要引导(这也是后来李叔为什么没让我直接参与项目的原因 能理解),另一方面,许多人对自己的能力还不够自信。

事实上,AI已经大幅降低了编程的门槛,很多事情只有真正动手尝试,才会发现不过如此。但这也给我敲响了警钟:如果AI编程继续这样发展,在不远的将来,纯粹程序员的路径可能会越来越窄。

就我个人而言,我一直更倾向于本科就业而非读研。在这个暑假之前,我从未认真考虑过创业,但现在我越来越相信,创业才是我当下最应该走的破局之路。

一些初步的思考:

  1. 必须找到同样具备内驱力、真正认同创业方向,并愿意全情投入的伙伴;

  2. 创业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无数未曾预料的问题,唯有保持信息敏感、不断学习,才能关关难过关关过;

  3. 绝不能被他人的眼光束缚自己。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,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;

  4. 如果用户使用积极性不高,就想办法将他们的幸福感与平台深度绑定,让产品真正融入他们的需求与情感。